离别的钟声敲响之际

发布者:胡孟杰 萨多尔/文 /图 胡孟杰 /审核 发布时间:2021-10-12浏览次数:22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萨多尔。

今天是我们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日子,我们即将告别生活四年的校园,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我很荣幸在此刻跟大家分享我逐梦合工大的旅程。

十五年前,我每天中午都在电视机前看一部动画片,孙悟空和两个师弟护送唐僧西行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每当歌声响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都无比兴奋,一个暑假过后,我已经会哼唱了这首歌,长大后我才知道,这首歌的语言是汉语,故事发生的地方是中国。

从小我就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鸟欲高飞先振翅,去中国留学是我扎根于心中的目标。15岁进入塔什干孔子学院学习中文,经过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地于2016年踏上了中国合肥这片土地,实现了我第一个人生目标,展开了我在合肥工业大学留学的人生画卷。

初来合工大的我,发现它真是个宝库。图书馆的书应有尽有,进入图书馆仿佛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红色的主教学楼庄严厚重、气势磅礴,两旁的常青树矗立挺拔郁郁葱葱;传说中的斛兵塘,在微风的轻抚下浮光跃金,波光粼粼,美不胜收。然而刚入学的兴奋和新鲜感很快就被焦虑取代,语言的障碍,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对学业和未来的担忧,让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如果当初没有出国,现在就不会遇到这么多困难。国教院的胡老师发现了我的困惑,拍着我的肩膀跟我说:年轻人,困难都在暂时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一路打“怪兽” 升级,将来你会感激自己当初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我穿行在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读书、看文献、听选修课,周末和兄弟们挥汗驰骋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学校给我们搭建了游学活动的平台,我几乎走遍了安徽省的每一个市县,从合肥到黄山、从芜湖到蚌埠,我们还参观了令人惊叹的上海摩天大楼和历史遗迹,魔都之繁华,经济之发达,科技之先进,令人惊叹!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现代文明依然散发着瑰丽的色彩,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我为自己能有幸来中国留学,见证这些现代文明感到欣喜。

我发现中国人生活俭朴,工作努力,校园里也处处充满了安静祥和。书香四溢的图书馆、恢弘庄严的“红衣主教”、安静明亮的西二,无论平时还是周末,都坐满了努力学习的身影。连在餐厅吃饭的时候,都能听到中国学生在讨论学习问题,几乎看不到中国学生无所事事或在周末开派对,同时,中国学生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很少吸烟或者酗酒,在这种环境下,我的学习变得十分高效,我也养成了每周在操场上跑步的习惯。我还发现中国人都很友好,在宿舍楼里擦肩而过时,无论两个人是否相识,都会互道一声“你好”或者“嗨”。我遇到了许多有才华、有追求、有目标的中国同学还和很多中国朋友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甚至可以称之为家人,这些都将是我珍藏一生的回忆。在我的中国朋友身上,我还学习到“君子慎独”,这一心态源自于对自我的更高要求,同时中国文化教导还我们“三思而后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春来秋往,寒暑交替,那些曾经让我担忧的问题都不见了,工大在融合经济、商务和管理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选择的灵活性,在这四年中,我选修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不同的学科,他们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宽了我在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知识面;我每年都有幸跟来自不同背景、不同语言的学生齐聚这所学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我们学院还经常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客座教授举办讲座,从这些顶级公司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身上,我获得了更多的前沿知识及实践技巧;作为第一批参加经济学院学生竞赛的外籍学生之一,我参加了商务谈判大赛、商务知识竞赛等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与同学们共同努力,提出多重方案,编写脚本,参加演练,从中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中应互相尊重,积极沟通。

中乌两国关系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的发展,中乌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在这四年里,我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在国际商务贸易方向做了许多研究。希望毕业回国后能把中国经济的创新模式、高新技术及有效管理方法投射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去,尽我所能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商业环境做出贡献,在本地公司和外国公司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合工大是我圆梦的地方,她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最好平台,她给了每个工大学子无限的可能性。“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是每一个工大人的鲜明注解。她兼容并包的胸怀让我们得以选择并坚持自己的热爱;她“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为我们工大学子未来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用有教无类的情怀倡导埋头苦干和自强不息,让平凡的背影因努力而闪光;她用国际化的视野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让来自全球的国际学生在这里学到知识、获得成长;于我,这不仅是肆意青春的四年,更是砥砺前行的四年。离开了家,离开了舒适圈,经历了焦灼的成长困境,我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忘不了清晨操场上升起的朝阳,忘不了晚上图书馆闭馆后树影斑驳的校园路,忘不了德园、馨园升腾的饭香,忘不了和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从屯溪路一路骑到巢湖的热血青春,忘不了时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忘不了经常深夜收到老师秒回意见的感动。

感恩合工大对我的培养,母校用四年的光阴给了我迈向未来的自信,虽即将离去,但永远心系母校,时刻愿为她挺身而出。再见了,我的母校!再见了,中国!

最后,我想说:我爱你,合肥工业大学!我爱你,中国!


作者:SARDOR KURBONALIEV ,萨多尔,乌兹别克斯坦,2020届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享受合肥市政府奖学金


本文原载于神州学人 杂志 2020年第8期

https://flbook.com.cn/c/5DjDXOxI3b#page/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