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

发布者:胡孟杰 张辉辉/文 /图 胡孟杰/审核 发布时间:2021-04-28浏览次数:159

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既能在思想道德行为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其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无论是张英家“父子宰相”的事迹,还是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成就,都是优良家风在子孙教育方面作用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学习了《清风传家》这本书中25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深感家风教育的重要性,思考之余,也对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进行了总结,以期在以后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自己能做得更好。

父母对我言传身教最多也是影响最深的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理念。我小时候,父亲从集市上买来一幅字,贴在我家卧室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自力更生: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以前的农村,“人多势大”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父亲没有兄弟帮衬,自力更生既是一种自主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好在父母同心,一心一意艰苦奋斗过日子,种菜卖菜、养猪卖猪、养鸡卖蛋,庄稼营务的好,也能卖出一部分,就这样清贫的日子一点一点有了积蓄。就这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就像血液一样自然流淌在我们兄妹三人身上。初中暑假我帮助家里卖西红柿,自行车后座驮着两个大框,晃晃悠悠,在乡间的土路上颠簸,遇到人家浇地水漫过的路面还滑倒了,西红柿也甩出来了一些。当时可真是沮丧啊!怎么办呢?捡起西红柿,放进框里,继续出发。下次碰到这样的路面,只能下车,小心翼翼的推着过去。到了村庄,就一声一声的叫卖,一条街一条街的转,转完了,再去下一个村庄。到了中午十二点,还剩十几个西红柿,我肚子饿的实在不行,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吃饭时,父亲说:“咱们家这么多西红柿,你剩下的就只能喂猪了,但不管多便宜,只要卖掉,也是钱啊。”从那以后,我驮出去的西红柿就再也没有带回家。父母以艰苦奋斗的方式,逐步夯实了家庭的经济基础,盖起了崭新的大瓦房,供我们兄妹三人读完大学,完成了一个个小小的人生奇迹;而我自己也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继承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品质,受益至今。

其次,重教爱书也是父母的鲜明特色。上个世纪末,农村女孩辍学时有发生,加之随着大学扩招,学费也较之从前有了大幅提升,不少父母会让女儿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辍学打工,全家人赚钱供男孩读大学。当时也有村里人告诉父母,女孩读完高中就可以了,再读家里负担太重。尽管家里经济不宽裕,两个妹妹也都在高三复读了一年,父母也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心思。母亲没上过学,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吃了很多不识字的亏,所以对上学读书的信念无比坚定。母亲对家里的书本非常珍视,不经过我们的反复确认,绝不会卖掉一本。父母重教爱书的家风是朴素的对知识和读书人的向往和尊重,而我和妹妹也通过高考走出农村,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最后,勤俭持家是父母给予整个家庭的基本基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母亲也经常说,“抛洒米面以后要遭罪”。农村的饭菜基本是不会做多剩下的,即使有,也会拿去喂猪喂鸡,浪费会受到所有人的斥责。彼时的农村,工作的机会不多,所以农忙时节,虽然村里有几户人家有拖拉机,但是父母还是会选择人力的方式犁地,这样一亩地能省个几十元钱。家里养了几只鸡,除了农忙时节、我们的生日、期末考试的日子能吃到鸡蛋,平时都是攒着卖钱;即便是在我们能吃到鸡蛋的时候,母亲也总是以不爱吃鸡蛋为借口省下一个。正是因为平时勤俭持家,家里有了一定的积蓄,碰到大事时,父母基本可以不求人看脸色,自己应付了。

 也许,父母从未考虑过家风是什么,但是他们言传身教传递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重教爱书和勤俭持家却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如何把自己的家风运用好、发扬好是我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张辉辉  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